野竹攢石生這句詩出自盛唐詩人李白的“姑孰十詠·慈姥竹”,這句詩中野竹攢石生下句是寒煙映江島,意境宏大,確實有想象力和穿透力,簡短的兩句詩,包含深意和能量,讓人感概古人的才華和底蘊。自古以來竹文化在我國傳統文化特別是詩歌和繪畫中占有重要地位。竹子有著非同一般的象征意義,經常成為文人騷客借物明志的物象,象征著詩人們高潔的內心,不趨于世俗的氣節。
“姑孰十詠·慈姥竹“譯文如下:
滿山的竹枝在石縫中頑強生長,把整個江島輝映得郁郁蔥蔥。翠綠的竹葉把自己的身影重重疊在碧綠的江水上,秋風吹來,寒意在竹枝的吟唱中繚繞。我沒有聽過龍吟的聲音,但是此竹簫發出的聲音的確比鳳凰的歌聲好。做人啊,別像蒲草弱柳,一遇秋風就枯凋,要像這慈姥竹,迎風挺立,虛心貞潔,自強自尊。
野竹攢石生作為整首詩的頭句,具有重要作用,開門見山,野竹旗幟鮮明的表明了詩人的志向,情愿在條件艱苦的鄉野謀生,保持自身的自由和獨立,也不愿意在朝廷甘做一枚任人擺布的棋子,為全詩打下了感情基調。詩人輕描淡寫的,卻在我們眼前描繪了一副壯闊的景象,連天碧浪,滿目蒼翠,寒煙縈繞,讓人頓生蕭索之感。
#p#副標題#e#
唐朝詩仙李白在“姑孰十詠·慈姥竹”中寫到,“ 野竹攢石生,含煙映江島。翠色落波深,虛聲帶寒早。龍吟曾未聽,鳳曲吹應好。不學蒲柳凋,貞心嘗自保”,言簡意賅的表達自己高潔的志向,不愿和俗世同流合污,愿像挺拔蒼翠的竹子一樣,迎風挺立,保持人格和精神的完全和獨立,不愧是詩仙的作品,字里行間充滿著飄然的仙氣。